-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农工素质变化对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研究    

姓名:

 陈贵红    

学号:

 2014111053    

学科代码:

 120301    

学科名称:

 农业经济管理    

学生类型:

 硕士    

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第一导师姓名:

 祝宏辉    

第一导师单位:

 石河子大学    

完成日期:

 2017-06-23    

外文题名:

 Study on the Influen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force    

中文关键词:

  兵团 ; 农工素质 ; 农业生产效率    

外文关键词:

    ; corps ;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force ;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中文摘要:

加强农业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导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两大主线。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在人才决定发展的21世纪,农工素质的高低是农业生产效率能否持续稳步提高的关键。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趋紧,人口增速减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年轻化、知识化人口更多由相对落后地区转移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导致农工老龄化、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更新较为困难、农业生产“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缺乏后劲等非可持续性农业发展问题突出,人才兴农、科技兴农是推动兵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必由之路。

文章应用丹尼森理论对八师三个团场的农工素质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团场农工素质有增长,但增长很缓慢。为测度农工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基于灵活的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用工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即农业生产的用工投入增加1%,可以促进团场农业生产亩产值增加0.2093个百分点。

(2)农工智力素质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工智力素质每增加1%,将促进生产效率水平增长0.1069%,农工智力素质增长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带动作用显著。

(3)农业生产效率随着农工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而增长。但是,相对于农工的智力素质而言,农工的身体健康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较小,约为智力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的1/2。

因此,提高团场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兵团职工生产素质;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提升兵团职工健康素质;弘扬兵团屯垦精神,提升职工文化道德素质;加大农业后备人才涵养,培育现代职业农民。通过提高农工素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团场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外文摘要: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ate Council on the 1st docu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of the two main lines. In October 2015,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stressed the need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first, promote the reform of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olicy innovation, and form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talent system.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 is the key to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facing the tightening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e slowdown in population growth,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ringing the younger and the knowledgeable population more from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areas to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Leading to agro-aging, agricultural new technology to promote and update more difficul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ean" lack of lack of lack of potential and other non-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blems, talent farmers, agriculture i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mooth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paper uses Denison's theor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in the three regiments of the eight divi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farm workers has increased, but the growth is very slow.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article adopts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based on flexible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labor inpu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at is, 1%, can promote the farm production of farmland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0.2093 percentage points.

(2)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quality of agro-worke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Each 1%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will promot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level of 0.1069%, agro -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growth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osi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

(3)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of farmers to grow. However, relative to the intellectu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the health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ess, about the intellectual quality of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1/2.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kills,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improve the social medical security services,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staff of the Corps;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raining, improv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workers; Cultivate and cultivate 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s.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thereby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ot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farmland modernization.

参考文献:

[1]白雪梅. 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 管理世界, 2004(6): 53-58.

[2]常向阳, 韩园园. 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4(4): 63-70+96.

[3]陈斌开, 张鹏飞, 杨汝岱. 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 管理世界, 2010(1): 36-43.

[4]陈玉宇, 邢春冰. 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 经济研究, 2004(8): 105-116.

[5]杜鹏. 我国教育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05(4): 47-52.

[6] 冯云, 王维国. 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教育科学, 2011(3): 11-16.

[7]高鸣, 陈秋红.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4(11): 101-110.

[8]郭军华, 倪明, 李帮义.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12): 27-38.

[9]韩其恒, 李俊青. 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研究[J]. 金融研究, 2011(8): 15-30.

[10]侯风云.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 J]. 经济研究,  2004 ( 12): 75-84.

[11]侯亚非, 王金营.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人口研究,  2001(3): 13-19.

[12] (美) 加里·S·贝克尔著. 梁小民译. 人力资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13]焦源. 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2): 105-110.

[14]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 经济研究, 1998(5): 43-50.

[15]李谷成, 冯中朝, 范丽霞. 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06(1): 66-74.

[16]李建民.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J]. 南开经济研究, 1999(4): 2-7.

[17]李勋来, 李国平.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缺陷及其矫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1): 148-150.

[18]李勋来, 李国平, 李福柱. 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05(5): 17-22+80.

[19]林美卿, 代金平. 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1): 104-106.

[20]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

[21]林毅夫, 蔡防, 李周. 中国的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增订版)[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刘纯阳, 高启杰. 我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兼析农村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 2004(2): 20-23.

[23]刘杰. 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 西安工业大学, 2014.

[24] 刘林, 李光浩, 王力. 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经验证据: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抑或社会资本[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5): 70-79.

[25]刘渝琳, 陈玲. 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J]. 人口学刊, 2012(2): 10-20.

[26]龙翠红. 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08(1) : 50-56.

[27]陆子修.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 农业经济问题, 1996(5):2-5.

[28](美)雅各布·明塞尔著. 张凤林译. 人力资本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9]沈利生, 朱运法.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12): 9-13.

[30]沈坤荣, 李剑.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 经济研究, 2003(5): 32-40+56-92.

[31]许秀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队伍稳定性研究[D]. 新疆大学, 2014.

[32]孙敬水, 董亚娟.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6(12): 12-16+79.

[33]孙敬水, 张周静. 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9): 105-113.

[34]孙一平, 周向.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4): 108-119.

[35]王红雁. 兵团农业职工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塔里木大学, 2016.

[36]王先柱, 余吉祥.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自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的作用[J]. 农业技术经济, 2012(1): 74-82.

[37]汪旭晖, 刘勇.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1): 53-59.

[38]武洁, 陈忠琏. 我国各地区人口素质差异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8(6): 42-48.

[1]白雪梅. 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 管理世界, 2004(6): 53-58.

[2]常向阳, 韩园园. 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4(4): 63-70+96.

[3]陈斌开, 张鹏飞, 杨汝岱. 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 管理世界, 2010(1): 36-43.

[4]陈玉宇, 邢春冰. 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 经济研究, 2004(8): 105-116.

[5]杜鹏. 我国教育发展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05(4): 47-52.

[6] 冯云, 王维国. 教育投入差距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 教育科学, 2011(3): 11-16.

[7]高鸣, 陈秋红.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4(11): 101-110.

[8]郭军华, 倪明, 李帮义.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12): 27-38.

[9]韩其恒, 李俊青. 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研究[J]. 金融研究, 2011(8): 15-30.

[10]侯风云.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 J]. 经济研究,  2004 ( 12): 75-84.

[11]侯亚非, 王金营.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人口研究,  2001(3): 13-19.

[12] (美) 加里·S·贝克尔著. 梁小民译. 人力资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13]焦源. 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2): 105-110.

[14]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 经济研究, 1998(5): 43-50.

[15]李谷成, 冯中朝, 范丽霞. 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06(1): 66-74.

[16]李建民. 人力资本与经济持续增长[J]. 南开经济研究, 1999(4): 2-7.

[17]李勋来, 李国平.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缺陷及其矫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1): 148-150.

[18]李勋来, 李国平, 李福柱. 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05(5): 17-22+80.

[19]林美卿, 代金平. 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1): 104-106.

[20]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

[21]林毅夫, 蔡防, 李周. 中国的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增订版)[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刘纯阳, 高启杰. 我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兼析农村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 2004(2): 20-23.

[23]刘杰. 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 西安工业大学, 2014.

[24] 刘林, 李光浩, 王力. 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经验证据: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抑或社会资本[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5): 70-79.

[25]刘渝琳, 陈玲. 教育投入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联合影响[J]. 人口学刊, 2012(2): 10-20.

[26]龙翠红. 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08(1) : 50-56.

[27]陆子修.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 农业经济问题, 1996(5):2-5.

[28](美)雅各布·明塞尔著. 张凤林译. 人力资本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9]沈利生, 朱运法.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12): 9-13.

[30]沈坤荣, 李剑.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 经济研究, 2003(5): 32-40+56-92.

[31]许秀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队伍稳定性研究[D]. 新疆大学, 2014.

[32]孙敬水, 董亚娟.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6(12): 12-16+79.

[33]孙敬水, 张周静. 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9): 105-113.

[34]孙一平, 周向.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4): 108-119.

[35]王红雁. 兵团农业职工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塔里木大学, 2016.

[36]王先柱, 余吉祥.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自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的作用[J]. 农业技术经济, 2012(1): 74-82.

[37]汪旭晖, 刘勇.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1): 53-59.

[38]武洁, 陈忠琏. 我国各地区人口素质差异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8(6): 42-48.

[39]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 曹延婷译. 教育的经济价值[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2.

[40]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 吴珠华等译. 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 北?

开放日期:

 2017-06-23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